滴滴出行:未来的千亿美元巨头!

追更人数:7392人

images (1).jpg

交通出行互联网化


交通出行的连接,一直是一个原始的方式,用户去固定地点,等待出行工具!在大城市里,人多交通工具少,用户等待交通工具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!移动互联网的连接,会让等待时间接近于0。交通出行方式需要被移动互联网化!


用户打车,总是在一个路口或者路上等待出租车,出租车总是漫无目的行驶,去搜寻打车的客户!一边是用户的时间等待,一边是司机的费时搜寻,连接总是那么的无效率。于是,让连接更通畅的打车软件应运而生!


以前的出行连接方式,信息严重不对称,效率低下。移动互联网会让信息更透明,打破信息不对称,让连接更有效率!


黑车会漂白吗?


专车因为没有运营载客的牌照,一直被交通部门视为黑车,专车运营被视为违法!近期,交通部在提倡 “互联网+便捷交通”,间接的接受专车平台。


专车运营,是将大量社会闲置车辆利用起来,增大交通工具的供给,去缓解交通出行难的现状!这其实是一个经济学里的帕累托改进,即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没有使 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,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。专车运营,提高了专车司机的收入,方便了用户出行,供给方和需求方都在变好。唯一受到冲击的是出租车, 其实,剔除掉不必要的‘份子钱’,他们的冲击并不大,这个市场变得更有效率!在市场效率极大提升的情况下,行政垄断交通出行的制度必然会改变!笔者预计, 不久,交通部门应该会接受这一市场化的交通出行模式,专车合法化是大势所趋!


打车软件的补贴策略?


打车软件作为需要平衡司机和用户的一个平台类产品,补贴就是“有形的手”,补贴司机,来提高司机在线率,让用户的需求可以及时得到满足,补贴用户,是为了足够多的订单,让司机不要在街上空跑。


通过补贴,可以快速培育市场,提高移动互联网出行的渗透率!由于移动出行的巨大市场空间,用户的价值大,一定程度的补贴是可以被未来的盈利弥补!


滴滴快的合并


资源短缺的时候就会发生很多战争,当一起合作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时候,争斗是可以避免的。处在增量市场的时候,大家各做各的,比拼发展速度,以求达到垄 断地位;当市场增量有限时,在零和阶段,这时候的斗争,必须要有必胜的把握去抢夺对方的市场份额,否则,只是一场双输的游戏。这时,需要商业妥协,合并就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!


滴滴和快的,经过14年的几十亿补贴战后,移动互联网的打车方式基本已经渗透到司机和用户的行为里。全国共有100 万辆出租车,两百位司机,在14年底,滴滴和快的注册司机超过100万,注册用户超过1亿,增量的用户空间已经比较小了。这时,再进行高额的补贴战,更多 的是争夺互相的存量用户。在滴滴和快的背后,都有互联网巨头和资金雄厚的机构支撑,这时,一方很难在短时间打掉另一方。此时的补贴战,就是囚徒困境,双输 的格局,合并就成为了一个最优选择。


出租车市场拥有海量的用户,是打车软件的核心领域。为了保住核心领域的市场份额,恶性的补贴战,会 让滴滴和快的资源大量集中在出租车市场,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开拓专车等市场。同时,以专车起家的打车巨头uber已经开始进入中国,准备攻占专车市场!这时 滴滴和快的面临一个困境,打并不能尽快消灭对手;长时间作战,即时赢了,但会丢掉更为广阔的专车等交通出行市场!这时候,合并就是共同的选择!


15年2月14日,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了!


交通出行的o2o龙头


截至六月底,滴滴快的每日出租车出行次数达到300万次,占中国出租车市场99%的份额。在中国的 360余座城市,已有150万名司机加入滴滴,而中国的出租车司机总人数约为200万。2亿用户用手机叫车和在线支付车费,80%的出租车司机每天使用滴滴服务。


自五月份以来,滴滴、快的每日专车订单数从100万增长至300万,每周增长30%。在中国的专车市场占到80%的份额。Uber目前的每日专车订单数只有100万。


据易观统计,2015年第1季度,中国专车服务订单量占比前三名分别是滴滴专车、Uber和易到用车,占比分别为78.3%、10.9%、8.4%。


据滴滴官方公布,以用车次数来看,滴滴、快的规模达到中国排名第二竞争对手的10倍,以及该竞争对手全球规模的至少3倍。该竞争对手就是Uber。


据滴滴官方公布,目前合计每日订单量超过600万单。目前京东商城的日单量也就只有600万左右。以日单量计,滴滴快的已经成为阿里巴巴、京东之后的第三大电商公司。


滴滴快的已经垄断了出租车市场,在打车市场也是绝对龙头,在拼车领域,也处于领先地位,预计到年底,也会成为绝对龙头。显然,滴滴快的已经是出行O2O行业的绝对龙头,大部分业务处于垄断地位!


Uber的专车能追上滴滴快的吗?


专车调动的是社会上闲暇车辆,专车市场空间在交通出行里是最大的!易到在11年开始布局,在15年前,一直是专车领域的龙头!由于专车涉及黑车的法规问 题,巨头进入这个市场比较晚!随着政策方面的松动,各方力量开始快速进入这个市场!滴滴和快的在14年底开始大力布局专车,uber和神舟租车在15年初 开始进入!


目前的格局是,滴滴快的一家独大,占据近80%的市场份额,uber和易到分别占据10%左右。目前专车市场还是处于一个高 速成长期,市场空间巨大。滴滴快的的注册司机数也只有一百多万,相对于几千万的闲暇车辆,渗透率还是比较小!市场启动刚开始,uber还是有机会追赶滴滴 快的!


但是,uber有多大希望击败滴滴快的呢?其实,希望比较小!


第一、网络效应一旦形成,落后方很难追赶!出行o2o平台,形成司机和用户的c2c网络。一旦网络效应产生,乘客觉得呼叫没有司机应答,司机觉得平台里没有乘客使用,将会产生强者愈强,弱者愈弱的结果。这时候,落后方再用十倍的代价,也未必能追上领先者。


第二、规模经济一旦形成,领先者拥有极大的成本优势!目前来看,uber获取司机和用户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滴滴快的。在竞争激烈的城市,uber在单个订单上的补贴 是滴滴快的的5倍。基于规模优势和高运营效率,滴滴、快的平台上,司机平均获得的订单量和总收入均超出竞争对手。滴滴快的规模经济优势明显!


第三、外企的决策效率远低于本土企业。出行o2o属于移动互联网应用,用户体验最重要,所以产品,必须要接地气,必须本土化。另外,互联网行业的迭代速度快,产品 经常一周就要迭代,决策效率要高。本土创业者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反馈,快速决策,一天就可以做出几次决策;外企在这方面有天然的劣势,组织层级 多,没有本土互联网企业那么扁平,一个重大决策,需要多层审核,本土企业可能经过两层讨论,一天内就可以做出决策了。互联网行业变化非常快,决策效率低将 是致命的弱点!虽然,uber可能将中国业务划分出来,单独成立一个公司,但是公司的管理层持股并不多,重大决策还是需要uber总部的审批,本土化依然 很难!


第四、出行o2o,高频综合类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强。滴滴快的拥有出租车、快车、专车和顺风车,在这四个领域都处于领先 地位。在一个地点,一个用户在平台里,叫不到出租车,他就可能会使用快车或者专车。滴滴快的综合类平台可以充分满足用户的便捷出行需求。Uber在中国, 目前的业务主要是优步专车,这个还是很难满足用户的不同场景下的需求!因此,在出行o2o里,高频的综合类平台会战胜垂直类平台。


滴滴快的有一个潮汐战略, 用户叫出租车,如果60秒之内没有应答,系统会自动的判定附近的专车、快车和顺风车的运力,帮助你把别的车整合过来,如果用户接受这个价格,可以做到100%应答。在高峰期整合所有的运力,能够让叫车用户100%应答。


打车是入口,征途是整个o2o领域


目前,滴滴快的已经开始做代驾和拼大巴,很快应该会涉及租车、快递和货运等物流业务。还有可能会拼飞机,拼火车。整个交通市场,估计滴滴快的都会进入,高频低频一网打尽,实现交通出行的入口垄断!


出行,是其他o2o服务的一个入口。通过出行的入口,滴滴快的会介入到衣食住玩等o2o领域!目前滴滴已经在部分城市搞一键叫龙虾,一键呼麻友!整个o2o领域将是滴滴的星辰大海!


随着滴滴快的强势垄断交通出行的大部分入口,介入其他o2o服务和汽车价值链,三年内有望实现千亿美金估值。

« 上一篇 下一篇 »
网站分类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