滴滴之所以风靡全国,靠的是…

追更人数:5685人

640.webp.jpg

刚刚过去的BOSS级寒潮,从西伯利亚狂袭中国南方的杭州、厦门、福州、广州,数十年没有飘过雪花的岭南,一时也银装素裹。上个周末,南中国是在数十年不遇的极寒中度过的,冒着体感极差的严寒出门,对于缺少严寒体验的人来说,是需要勇气的。


于是,必须出门办事的,自然选择了以车代步,没有私家车或懒于开车的,就通过流行的叫车软件“滴滴”APP下一个单,很快就会有一辆车前来接驾。这是本次世纪严寒中独特的出行体验。来自滴滴出行的数据,寒潮中,南京、昆明、三亚、长沙、青岛、上海、北京、杭州、厦门等城市的用车量都出行了不同幅度的增长,位于长江岸的南京,竟然同比增长了25.6%!


试想没有“滴滴”的时代,如果还是寒潮来袭,同样的出行场景,人们只能在料峭的寒风中苦等一辆不可预期的车,能不能等得到还是两说。


滴滴的出现,改变了路边候车的场景,可以在温暖的房间中下单、约车、候车,一切都变得那么可控。这种恶劣天气下的出行场景,显现滴滴优势的特殊时刻,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,在去年夏天的暴雨,在今冬北方的第一场雪,滴滴所带来的,都是从里到外的温馨体验。


滴滴之所以在短短三年多时间内风行全国,攻下400个城市的市场,正是在于它的“市场正确”,它极度触达了人们的出行痛点,传统出租车所不能给予的,在滴滴这里全都有了。


保证“市场正确”,建立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滴滴出行平台,依托的是强大的技术优势。如何确保一辆车能够及时、准确地接到合适的单?如何让一位有紧急需求的人遇到合适的车?如何让陌生的司机最快接到乘客?用了三年多时间,滴滴出行平台一直在正面回应着这些问题,它建构了庞大的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团队,通过每天积累的50-60TB的大数据的分析处理,为乘客的每一次出行提供最优选的方案。


在路边“扬召”出租车的时代,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处在不对称的两端,今天这样,明天还是这样,寒风中苦等二十分钟不见车的时候有,冷雨中张望半个小时的时候也有。数十年没有增加技术含量的传统出租车,在滴滴的技术优势面前,被解构是水到渠成。


这是滴滴的“技术正确”,技术所带来的出行变革,才刚刚开始,“技术正确”所代表的是未来的市场。


创立于2012年的滴滴,以出租车出行场景为切入,经过三年多的“潜心修行”,已经发展为触角达专车、快车、顺风车、巴士、代驾、出租车等产品的全出行服务平台,特别是在进入到2015年后,滴滴与快的合并,随之迎来狂飙突进地发展,外界人看来堪称“激进”。在全出行平台构建的过程中,带来的是全国已经有四千余家租赁公司成立,专门与滴滴出行平台对接,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加中,直接间接创造了300多万的就业岗位。


李克强总理早在2014年9月的大连达沃斯会议上提出“万众创新大众创业”,后又在2015年的各个重要场合屡次提及,“双创”概念深入人心,对照看来,滴滴无疑是“双创”践行者之一。


1月20日,在一次论坛上,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说:政府提出要“供给侧改革”,其实滴滴出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政府应该予以鼓励。


薛教授言及的“供给侧改革”,是2015年11月被中央提出来的改革观点,从以前的“需求侧”转向“供给侧”,理顺恰当的“供需关系”,优化经济结构,以创新、技术、资本、政府等主线推进改革,使经济增长保持稳定。


滴滴不仅践行了“双创”,又符合中央提出的“供给侧改革”的要求,无疑又符合了“政治正确”。


市场、技术、政治的三个正确性,这是三年多来,滴滴逐步从成熟走向成功的路径,它通过互联网技术,将闲散资源合理配置,将碎片化的资源效益最大化,它已经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更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理念。


3年内实现每天为3000万人提供出行服务,这是滴滴简单而又真实的出行梦。

« 上一篇 下一篇 »
网站分类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