滴滴巴士开通深港跨境快线,“征服”更多城市

追更人数:12258人

images (1).jpg

以“互联网+公交都市发展新常态”为主题的第五届公交都市发展论坛与物博会同期举行。互联网定制大巴服务成为关注热点。滴滴巴士总经理李锦飞在出席活动时透露,在上线3个月之后,其运营线路已增至700多条,在深圳已累计为50万人次提供出行服务。目前互联网大巴仍在市场培育阶段,不过除了通勤领域外,滴滴巴士也已开始进军旅游商务市场,包括开通深港跨境快线等。而记者了解到,在商业盈利模式未明的情况下,尝试丰富场景应用,也是许多互联网大巴运营企业共同的选择。


上线3个月,滴滴巴士在深运营班次超500个


李锦飞在出席公交都市论坛时表示,出行是中国民众每天都要面对的“痛点”,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“互联网+交通”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。作为滴滴快的“一站式”出行平台中的六条产品线之一,滴滴巴士于7月16日正式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运营,目前已经在北京、深圳两座城市开通了700多条线路。与此同时,滴滴巴士还开通了企业端合作,与联想、华为、顺丰、OPPO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,为企业员工班车出行提供解决方案。


目前,在深圳滴滴巴士每天有500个以上的班次提供服务,日均送客2万余人次,推出后累计服务50万人次出行,并且乘客留存率达到了较高的80%的水平。到年底前,滴滴巴士还将再投入5亿元,主要用于依托滴滴出行的大数据技术平台,提升现有公交服务体验。包括从线路规划调整、运营效率提升、智能调度监管与出行信息服务、服务评价机制四个方面,对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进行“互联网+”全面升级。“


“运作大巴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两个,一是帮助运输企业增加盈利,二是让市民出行更方便舒适”,李锦飞表示,未来滴滴巴士将通过精准定位乘客出行需求,合理调配运力资源,盘活城市中更多的闲置巴士车辆,同时建立车辆调度、运营监管、信息服务全平台,满足公交企业和乘客的多种需求。


定制巴士尚待市场培育,未来或现寡头


众所周知,在滴滴巴士之前,至少已有嗒嗒巴士、考拉班车、小猪巴士、接我科技等十余家互联网企业,通过整合传统汽车租赁公司、旅游公司的巴士资源,推出了互联网定制巴士服务。不过,即便是作为行业的后来者,滴滴依然让很多互联网定制巴士企业倍感压力。


这种担心似乎并不多余。在进入北京市场不到2个月之后,此前在京已运营半年的考拉巴士宣布,终止用户服务,其班车、线路、数据及用户都并入滴滴平台。未能成功融资是令其停止服务的主要原因。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认为,互联网定制巴士的扩张方式非常考验经营者的资本实力,与专车一样,定制巴士最终也将走向寡头市场。


对于业界这一观点,李锦飞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,不排除未来出现行业寡头的可能性,但公交出行是一个十倍于出租车的市场,定制巴士仍处在市场培育阶段,各企业共同进行用户教育,每个对手都是值得尊敬的。


他表示,现阶段,滴滴巴士所做的,更多是在整体的服务体系搭建,做基础设施建设,在市场放量上依然比较谨慎。这也是目前滴滴只开通了北京和深圳两个市场的重要考量。未来滴滴的优势之一将在于拥有较强的大数据处理和协同能力,例如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的信息,滴滴巴士在北京已挖掘出1万条潜在的巴士线路,而目前北京公交线路不过800条左右。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应用,滴滴可能在新线路规划、老线路调整上,实现最优线路设计。此外,他也坦言,互联网大巴运营是高投入行业,需要不小的融资额度。


巨头威慑之下,其竞争对手也加快了融资步伐。嗒嗒巴士刚刚在9月底对外宣布完成B轮近两亿元融资,包括北极光、京桥资本等参与投资。


互联网大巴服务切入商务旅游领域


除上下班通勤班车外,滴滴巴士也已开始切入新的应用领域。李锦飞透露,近期,滴滴巴士在深圳正式推出了商务旅游专线,通过与运输企业合作,开通深港跨境快线、机场快线、高铁专线等,其中深港跨境快线有51条线路,每半小时就有一班。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,效果还不错,运输企业反映,在引入互联网后,线路业务量提升了50%。”李锦飞表示。


实际上,服务多场景化也是不少互联网大巴运营企业的共同选择。例如,嗒嗒巴士已开始聚合用户需求拓展周边游项目;接我科技也在9月底推出新产品“接我玩巴”,主要针对旅游出行场景,旨在打造以情感连接为核心的社群化出行平台。


目前,互联网巴士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。易观智库分析师张旭分析认为,在旅游巴士等领域,滴滴打车加盟条件,目前还没有充分的互联网化,互联网企业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机。互联网大巴切入旅游出行、商务出行等领域,有助于帮助企业完善其平台所覆盖的出行场景,当覆盖的出行场景足够多就能够基于出行搭建自己的生态。

« 上一篇 下一篇 »
网站分类
推荐